020律师网020律师网

当前位置: 020律师网 > 法律百科 > 正文

高院再审经济纠纷(高院再审驳回再审后还能再告吗)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刘晚卿 上传提供

发布:2024-04-08 评论 纠错/删除



1、高院再审经济纠纷

高院再审经济纠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不乏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经济纠纷再审庭,专门负责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再审申请。

高院经济纠纷再审特点

1. 再审范围窄:最高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再审的范围有限,只受理符合《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规定的情形。

2. 审查标准严格:最高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的再审审查标准十分严格,主要审查原判决、裁定是否存在《规定》列举的情形。

高院经济纠纷再审程序

1. 申请再审:当事人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2. 审查受理:最高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将对其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立案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

3. 审理再审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受理的再审案件进行审理,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4. 作出再审判决: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适用,作出再审判决。

再审判决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再审判决,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原判决、裁定自再审判决生效之日起失效。

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的经济纠纷再审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再审程序,可以纠正原判决、裁定的错误,维护法律的统一适用,提高司法效率和公信力。

2、高院再审驳回再审后还能再告吗

高院再审驳回后还能再告吗?

一、再审程序的作用和法律依据

再审程序是一种救济程序,旨在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中的确有错误进行纠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3条的规定,再审裁定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及原审人民法院和再审人民法院都有法律约束力。

二、再审驳回的法律效力

如果法院驳回再审申请,则意味着不再对其原先的裁判文书进行审查和纠正。驳回再审裁定具有最终性和不可变更性,当事人不得再对该裁判文书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

三、驳回再审后能否再告

1. 正常情况下不能再告

由于再审裁定具有不可变更性,且再审程序是终审程序,因此,如果法院驳回再审申请,当事人一般不能再就同一诉讼标的向法院提起诉讼。

2. 特殊情况下可以再告

法律规定,如果在驳回再审后,出现了新的证据或者新的事实,足以推翻原裁判的,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

四、申诉与再审的区别

申诉和再审都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进行救济的程序,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区别:

- 主体不同:申诉由原审人民法院受理,再审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

- 程序不同:申诉不开放庭审程序,而再审一般需要开庭审理。

- 受理条件不同:申诉的受理条件较宽泛,只要有新的证据或事实即可,而再审的受理条件较严格,需要有重大错误或遗漏。

五、

对于法院驳回再审申请后能否再告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能再告,但如果出现新的证据或事实,当事人可以提起申诉或申请再审。因此,当事人需要及时关注案件进展,并妥善保存证据,以便在出现新情况时及时寻求救济。

3、经济案再审开庭的胜诉有多大

经济案再审开庭的胜诉几率

经济案件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因不服判决结果而申请再审的案例并不少见。再审开庭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其胜诉几率备受当事人关注。

胜诉几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经济案再审开庭胜诉几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再审理由的充分性: 再审理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新证据的出现、确有重大违法情形等。

2. 新证据的可靠性: 新证据必须具备真实、合法、充分性,能够推翻原判决。

3. 原审程序的瑕疵: 如果原审程序存在违法或不当,影响判决公正性,则有利于胜诉。

4. 法律的适用错误: 如果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判决错误,则胜诉几率较高。

5. 当事人代理人的专业性: 代理人对经济法和诉讼程序的熟练程度,对案件胜诉有重大影响。

胜诉率统计

根据相关司法统计数据,经济案再审开庭的胜诉率一般在10%至20%左右。其中,因新证据出现而胜诉的案件比例较低,约为5%至8%。因原审程序瑕疵或法律适用错误而胜诉的案件比例相对较高,约为15%至20%。

提高胜诉几率的建议

为了提高经济案再审开庭的胜诉几率,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认真审查原审判决,查找可能的瑕疵和错误。

2. 积极搜集并固定新的证据,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充分性。

3. 聘请专业经济法律师,充分了解案件特点和处理策略。

4. 仔细准备庭审材料,充分阐述再审理由和支持证据。

5. 积极参加庭审,配合法院查明事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资讯

文章阅读排行榜

热门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