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劳动仲裁罪
一、定义
拒不执行劳动仲裁罪是指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劳动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构成要件
本罪构成要件包括:
1.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人民法院,即被执行人。
2.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制度和劳动仲裁制度。
3. 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人民法院收到劳动仲裁裁决、调解书后,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
4.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为故意,即人民法院明知劳动仲裁裁决、调解书已发生法律效力,故意拒不执行。
三、情节严重
本罪的情节严重是指:
1. 数额较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
2. 拒不执行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屡次拒绝执行。
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司法权威。
四、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预防
预防本罪的措施包括:
1. 完善劳动仲裁制度,提高仲裁裁决的权威性。
2. 加强对人民法院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3. 加大对拒不执行劳动仲裁罪的查处力度,提高犯罪成本。
4.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公众对劳动仲裁制度和司法制度的认识。
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标准
一、概念
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未自动履行,经劳动仲裁机构限期执行后仍拒不执行的行为。
二、立案标准
公安机关对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主体要件
实施该行为的主体为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者个体工商户。
2. 客观要件
(1)劳动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
(2)裁决内容为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等劳动报酬或福利待遇。
(3)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一般为15日)未自动履行。
(4)劳动仲裁机构已向用人单位发出限期执行通知书,且该通知书已生效。
(5)用人单位在收到限期执行通知书后,在规定期限内仍在拒不执行。
3. 主观要件
用人单位具有拒不执行仲裁裁决的主观故意,明知仲裁裁决内容却故意不予执行。
三、注意事项
(1)劳动仲裁裁决的执行期满日期应从劳动仲裁机构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计算。
(2)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执行的,不属于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
(3)用人单位已部分履行的,不属于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
四、刑罚规定
犯劳动仲裁拒不执行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拒不执行劳动仲裁判决怎么办
劳动仲裁判决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仲裁判决,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判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拒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会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用人单位的财产,或者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执行措施,确保仲裁判决得到执行。
2. 向劳动监察投诉
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仲裁判决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履行仲裁判决。如果劳动监察部门发现用人单位存在拒不执行仲裁判决的行为,可以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3. 通过媒体曝光
对于情节严重的拒不执行仲裁判决行为,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向社会舆论寻求支持和帮助。媒体报道可以引起社会关注,对用人单位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其履行仲裁判决。
4. 向工会寻求帮助
如果劳动者是工会会员,可以向工会寻求帮助。工会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调解纠纷等服务。工会还可以代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交涉,敦促其履行仲裁判决。
5. 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劳动者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
- 继续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和平解决;
- 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和帮助;
- 提起民事诉讼,追究用人单位的民事责任。
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仲裁判决的情况时,不要气馁,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向劳动监察投诉、通过媒体曝光、向工会寻求帮助等方式,劳动者可以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权益,让用人单位承担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