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仲裁的程序
1. 申请申请人:劳动者或工会
申请内容:劳动争议事实、理由和请求
申请方式:书面或网上提交
2. 受理劳动局审查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受理后,劳动局会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3. 调查劳动局会对争议事实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调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询问当事人、现场勘查等
4. 调解劳动局会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成功,劳动局会制作调解书,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5. 仲裁调解不成的,劳动局会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
仲裁庭由劳动局工作人员、专家和人民陪审员组成
仲裁庭会开庭审理,听取当事人陈述、质证和辩论
6. 裁决仲裁庭根据调查和审理情况,作出裁决
裁决书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7. 执行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拒不履行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集体劳动仲裁的特点
集体性:涉及多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代表性:由劳动者或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提出申请
调解优先:劳动局会优先组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
裁决终局: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局集体劳动仲裁赔偿程序
1. 申请劳动者或工会代表向劳动局提交集体劳动仲裁申请书。
申请书应包括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材料等。
2. 受理劳动局审查申请书,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受理后,劳动局会向用人单位送达仲裁通知书。
3. 调查劳动局对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调查期间,劳动局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4. 审理劳动局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仲裁庭由仲裁员、用人单位代表和劳动者代表组成。
审理过程中,双方可以提交证据、陈述意见。
5. 调解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成功,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
6. 裁决调解不成的,仲裁庭会作出裁决。
裁决书应包括事实认定、法律依据、裁决结果等。
7. 赔偿裁决书确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支付。
赔偿金包括工资、福利、经济补偿金等。
8. 执行用人单位拒不执行裁决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强制用人单位履行赔偿义务。
注意事项:集体劳动仲裁的申请期限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
仲裁裁决书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劳动者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仲裁。
劳动局集体劳动仲裁调解程序
1. 申请调解
申请人(劳动者或工会)向劳动局提交集体劳动仲裁申请书。
申请书应载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并附相关证据。
2. 受理审查
劳动局受理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立案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
3. 组成仲裁庭
劳动局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一名首席仲裁员和两名仲裁员组成。
4. 调查取证
仲裁庭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仲裁庭可以传唤当事人、证人到庭,调取相关证据。
5. 调解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调解由首席仲裁员主持,仲裁员协助。
调解旨在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解决争议。
6. 调解原则
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公平的原则。
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
7. 调解程序
仲裁庭向当事人阐明调解的目的和意义。
仲裁庭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
仲裁庭提出调解方案,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仲裁庭制作调解书。
8. 调解书
调解书载明当事人的和解协议内容,由仲裁庭签字盖章。
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书履行义务。
9. 调解不成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将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仲裁庭将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作出仲裁裁决。
集体劳动仲裁程序
1. 申请申请人:劳动者或工会
申请内容:劳动争议事实、理由和请求
申请方式:书面或网上提交
2. 受理劳动局审查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受理后,劳动局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3. 调查劳动局对争议事实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调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询问当事人、现场勘查等
4. 调解劳动局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成功,劳动局制作调解书,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5. 仲裁调解不成的,进入仲裁程序
劳动局组成仲裁庭,由仲裁员、人民陪审员组成
仲裁庭开庭审理,听取当事人陈述、质证和辩论
6. 裁决仲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裁决书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7. 执行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拒不履行的,申请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集体劳动仲裁的特点
集体性:涉及多个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代表性:由劳动者或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提出申请
调解优先:劳动局优先组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
裁决终局: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上诉